开云·(中国)官方网站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早教资讯 > 公司资讯

希望之火——湘西州扶贫开发工作综述-kaiyun

发布时间:2024-05-24 12:33:03 浏览:

本文摘要:希望之火——湘西州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在地图上,北纬28度与30度之间,有一片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精心呵护的“心”型土地。

希望之火——湘西州扶贫开发工作综述

  在地图上,北纬28度与30度之间,有一片云贵高原与江南丘陵精心呵护的“心”型土地。

  这里天赋神韵,生态优良,地貌多样,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深厚。

  在这片仅1.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土家族千年古都老司城等50多个世界级、国字号生态和文化旅游品牌;记录地球成长的“金钉子”全国仅10枚,这里就有两枚;这是锰都、钒海,矿产丰富;这里是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湘西椪柑、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闻名天下;国家级名酒“湘泉”、“酒鬼”享誉海内外……

  这就是湘西,一个被称之为“中国绿心”的神秘之地!

  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直到1984年,湘西州尚有156万、占农业总人口84%的群众仍食不果腹,房屋不避风雨,艰难度日。

  这一年的9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将武陵山区定为全国贫困片之一,予以重点扶持。

1986年,国家农业部定点扶贫湘西州。1994年,国家出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全面实施扶贫攻坚战略。湖南省委、省政府将湘西州作为全省扶贫攻坚主战场。

进入21世纪,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湘西州的扶持力度。曾经燃烧过革命熊熊烈火的湘西大地,燃起了治穷脱贫的希望之火。

  自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后,特别是近五年来,在国家、省委省政府及上级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湘西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紧紧抓住新一轮国家扶贫开发、国家西部大开发、湖南省扶贫攻坚主战场、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先行先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州等重大历史机遇,团结拼搏,艰苦奋斗,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2008年底相比,到2013年,全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41.5亿元增加到64.1亿元,增长5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574元增加到5260元,增长104.4%;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71.76万人,农村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9.12%。

  ——坚持强化扶贫开发责任、完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不动摇。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和“领导联点、单位包村、干部挂户、队员驻村”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领导干部配备上对扶贫开发倾斜;每年组织近1000个单位、1万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结对扶贫。

坚持整合资金、集中扶持的投入机制,使有限的扶贫资源集中投入到最急需的地方和对象。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对各县市、州直相关部门绩效考核和目标管理,将扶贫工作绩效作为考察各级班子和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

坚持社会共同参与机制,积极争取农业部、中国石化和省辖市对口扶贫;引进日贷、德援等外资扶贫,积极引进香港郭氏基金会、实事助学基金会等社会资金扶贫。近年来,共争取社会扶贫资金15亿元,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坚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动摇。扎实推行党建“双基”工程,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发展优势。每年选派近1000名机关干部和大学生到贫困村和移民村任职,实现扶贫开发工作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良性互动。积极探索发展村级组织集体经济机制,抓好500个村级农产品销售窗口建设,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实力。

  ——坚持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不动摇。始终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扶贫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州已成为中国椪柑之乡、全国最大百合基地、全国重点优质烤烟基地和全球最大富硒猕猴桃基地。

其他特色产业建设有新成效,特色经作种植面积达240万亩。畜牧水产业初具规模,2013年畜牧水产总值达25亿元。

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快速发展,旅游扶贫成为我州扶贫开发的新路子。通过扶贫,全州农产品加工企业629家,农业合作社950个,州级以上扶贫龙头企业111家。扶贫产业项目覆盖了586个贫困村、15万贫困户、50万贫困人口。

  ——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扶贫开发不动摇。突出抓好少数民族高寒山区脱贫解困,实施了腊尔山、吕洞山、红土片、永龙界四大贫困片区脱贫解困试点工程,涉及农村人口104万。其中腊尔山片区脱贫解困试点工程累计投入6.65亿元,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改善,整体发展能力得到了提升。

突出抓好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全州整合各类资金10.31亿元,对626个贫困村进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平投入达165万元。突出抓好“两项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等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推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制度衔接。

2013年前已识别登记和精准扶贫12.23万户、48.7万人,投入扶贫专项资金3.69亿元;2014年开始全力抓好新一轮贫困人口识别,已识别出农村贫困人口732379人,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突出抓好特殊贫困群体扶贫,在实施国家“雨露计划”的同时,我州率先开展了农村“两后生”孤儿扶贫技能培训、残疾人扶贫技能培训,共有5万余人受益。

  ——坚持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不动摇。

按照“抓扶贫开发就是抓新农村建设,抓新农村建设就是抓扶贫开发”的思路,大力发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对1100个国定、省定贫困村和90个边远特困村的村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0万人次;大力实施扶贫助学工程,使2万余名大学生受益,把习近平总书记“抓好农村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指示落到实处。新农合参合率达96%以上,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26所,资助贫困学生50万人次;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03个,村医务室2477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67个、农家书屋1975个;改造农村危房7.7万户。

实施了生态村庄绿化美化工程,以“绿色湘西”为主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自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湘西视察后,我州通过召开“五个”会议、出台“一份”文件、抓好“一批”示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召开“五个”会议。2013年11月6日,州委召开全州领导干部会议,州委书记叶红专详细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州的相关情况,原原本本地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迅速行动,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拉开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序幕。去年12月26日,州委召开扶贫开发工作座谈会,明确了我州新阶段扶贫开发要突出做好精准扶贫,抓好农村特色产业、统筹保障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三件大事”,提出了扶贫开发要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走出一条市场化、以城带乡、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子。

去年12月24日,州政府召开第10次常务会议,会议要求,要牢牢抓住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州视察扶贫开发等重大机遇,用好用足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规划,抓好农村特色产业、公共服务、教育扶贫“三件大事”,抓好四大重点贫困片区脱贫解困,创新管理机制和开发模式,逐步增加州本级扶贫开发投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湘西州后,州扶贫办及时召开了党组扩大会和县市扶贫办主任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14年3月29日至30日,州委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指出扶贫开发是我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战略任务、最重大的民生工程、最紧迫的政治责任。

会议统一了全州干部群众思想,掀起了全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热潮。

  ——出台“一份”文件。2014年5月20日,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州发[2014]1号文件),文件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以上、农村贫困发生率减少到4%以内、贫困人口下降到10万人、贫困对象基本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明确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总要求,完善扶贫开发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教育扶贫、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五大”工作重点和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增加资金投入、强化组织保障、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严格督查考评“六项”保障措施。

  ——抓好“一批”示范。为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我州通过启动和抓好一批示范园建设,推进全州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计划通过3年的努力,在全州抓好20个扶贫攻坚示范村,目前已启动了十八洞村、追高鲁村等6个扶贫攻坚示范村建设。十八洞村是我州贫困村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该村后,我州制订了专题建设扶贫工作规划,力争用三年时间把该村建成“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宜居乡村,使它成为全县乃至全州可复制、能推广的脱贫致富奔小康示范村。

追高鲁村是一个典型的中高海拔地区贫困村。按照“办实事、重实效,可复制、能推广”的思路,扎实推进该村整村推进扶贫,如今一幅“美丽新苗乡、幸福追高鲁”的靓丽画卷正在展现出来。按照省扶贫办的要求,抓好凤凰吉乐、保靖拔茅等16个扶贫建房示范村建设,目前已初见成效。在扶贫开发示范园区建设上,重点抓好柑橘、猕猴桃、茶叶、油茶、杜仲、百合、蔬菜、中药材、文化旅游为主的扶贫开发示范园区30个。

  今后几年,是我州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州将以科学发展、建成小康社会为主题,突出五个“着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构建大扶贫格局,基本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把我州建设成为特色产业聚集区、扶贫攻坚实验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实现在武陵山区率先发展、率先脱贫。力争到2017年,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以上,新建100个扶贫开发示范基地,新建100万亩扶贫优势产业基地,新扶持培植100家扶贫农业龙头企业,新培训100万农村新型农民,新改变500个整村推进村生产生活面貌,新解决1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着力抓好扶贫开发争资上项。牢固树立“发展靠政策争取、扶贫靠项目支撑、开发靠项目推动、贫困面貌靠项目改变”的意识,争取好国家、省一大批优势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事业等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在我州的实施,切实推动我州贫困区域的大发展与扶贫攻坚民生的大改善。

  着力抓好农业特色产业开发。

突出抓好椪柑、烟叶、茶叶、油茶、蔬菜、百合、猕猴桃、中药材、畜牧水产等重点特色产业发展和100个扶贫开发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进规模连片开发。充分发挥国家产业发展基金作用,培育扶持100家扶贫龙头企业、500个种养大户及产业协会,新建100万亩扶贫优势产业基地,加强与销售市场和外地龙头企业的对接,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加强涉农资金的整合,按照“政府主导、统筹安排、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捆绑涉农资金,推动规模连片开发,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着力抓好民生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实施以贫困村通水、通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为主的“五通”工程,重点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与农村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文化、教育、卫生和民生社会保障工程。

力争到2017年,实现农村危房改造达到85%以上,98%的行政村通水泥路、95%组通水泥路,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农村贫困大学生扶贫助学全覆盖,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达10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

  着力抓好社会共同参与扶贫。继续实行扶贫工作相关机制,积极争取国家东西协作对口扶贫政策,加强与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为爱心人士、爱心团体提供结对帮扶的基本服务,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有效结合的最佳途径,为贫困群众编制完整的社会安全网。

  着力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创新。

在工作方式上,注重突出重点,将扶贫资金投入到重点贫困地区、贫困村、产业和贫困人群。在组织方式上,注重社会参与,积极倡导和鼓动州内外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在开发方式上,走依靠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化、带动扶贫的路子。在规范管理上,注重建章立制,实行依法行政、依法扶贫。在扶贫领域上,注重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与城乡同建同治、建成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搬迁、生态文化旅游相结合,与开发人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把我州打造成为全国扶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基地。


本文关键词:kaiyun,kaiyun官方网,kaiyun官方网站

本文来源:kaiyun-www.sdqzhhmm.com

搜索